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逐鹿大明> 第二百七十六章:投鞭断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六章:投鞭断江(1 / 2)

齐泰闻言脑海中不禁回想起耿炳文给自己的书信中曾举荐都指挥盛庸为将斟酌再三下终究沒有开口他乃是生性稳重之人盛庸其人虽则颇有见识无奈其资历威望远远不够目下朝廷中虽则缺乏昔日宋国公颖国公一般帅才若论资历威望胜于盛庸者还是不乏其人加之耿炳文出师落败使得自己在由谁接替其职一事上不好开口

黄子澄沉吟良久后突然轻声说道:“曹国公李景隆乃李文忠将军之子素闻其熟读兵书且昔日和朱棣颇为熟识微臣以为由他率军平叛当能收知己知彼之效”

“此言大谬李文忠将军虽则身经百战但其子李景隆实在不堪造就从无率军征战经验岂能对付得了奸狡似狐的朱棣若由其领兵北征无异于重蹈长平之役由赵括代廉颇的大祸”齐泰和黄子澄虽则私交甚好此时却也不禁给好友天马行空般的思路骇了一跳忍不住直斥其非转头对建文皇帝朱允炆言道:“微臣大胆举荐武定侯郭英率军平叛剿灭反贼朱棣”自他升任兵部尚书之后曹国公李景隆因率军捉拿朱棣胞弟周王朱橚之事颇得皇帝陛下赏识被提拔为兵部侍郎成为了他的下属故此他对于此人可谓知之甚深此时忍不住极力反对

只因长兴候耿炳文首战大败朱允炆心中对于齐泰的怒意虽则已然消去数分但内心之中对于他所举荐之人难免缺了信心左右为难之际回想起目下身为兵部侍郎的李景隆在昔日皇爷爷在世之时已然奉旨在外练兵自己继承大统后削藩的第一刀也是由其率军捉拿周王朱橚心中暗自打定了主意忖道:此次便由朕乾罡独断调集大军北征一举扫灭反贼朱棣

第二日清晨奉天殿之上建文皇帝陛下朱允炆不顾一众文武反对让宦官宣旨着曹国公李景隆即日北上接替目下驻守真定城的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统领五十万军马务求扫穴犁庭剿灭盘踞北地的朱棣等一众反贼

李景隆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跪倒接旨双手接过黄绫圣旨之时禁不住双臂微颤自内心中感到了泰山压顶般的无形压力要知当年便是洪武先皇麾下名将无数纵使如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自己的父亲也未曾有统领五十万大军出征之事颖国公傅有德平定云贵之时不过三十万军马宋国公冯胜远征辽东在金山之役中迫降纳哈楚也不过二十万人马自己今日却要统领五十万朝廷大军去对付朱棣此情此景换做任意一人怕也是心中惶恐难安

思忖方才皇帝陛下旨意中所说要自己即日北上平叛李景隆略一思忖下壮着胆子奏道:“微臣得蒙圣恩岂敢不效死戮力扫平叛逆但有一不情之请还望陛下恩准”

“只要爱卿能不负朕之所望剿灭反贼无有不允”身穿五爪金龙袍端坐高处的建文皇帝朱允炆闻言以为李景隆忧虑大军所需粮草器械之事当即满口应承

李景隆自幼跟随其父李文忠加之昔日也曾跟随冯胜远征辽东纳哈楚元军虽无将帅之才却有自己的一番见识努力稳定了一下心神后说道:“目下已然是九月时分五十万大军粮草兵器筹集尚需时日若待众军攻至北平天气怕是已然大为转冷微臣所领大军多为南方士卒将校不如反贼朱棣手下军马久居北方苦寒之地恐占不得天时加之朱棣此贼就藩北平日久地利远较我等熟悉以微臣所见不如今年筹集粮草明年开春之际王师再行北上平叛当能一举剿灭一众反贼”

自从获悉朱棣杀官造反之后朱允炆内心之中早对其恨之入骨恨不能有人能统帅王师扫穴犁庭将朱棣的脑袋瓜子砍将下來此时他闻得李景隆当着满朝文武对于平叛之事颇有搪塞之意忍不住缓步而來走到跪伏于地的李景隆身前面夹寒霜的问道:“听闻曹国公昔日和和朱棣朱权私交甚厚莫非今日是碍于往昔情面不肯为国讨贼么”目下一众藩王中虽则只有朱棣一人作乱但那就藩大宁的宁王朱权装病抗旨不肯返回京师应天不臣谋逆之举犹如司马昭之心可谓昭然若揭故此朱权目下虽未公然造反然则在建文皇帝朱允炆心中和朱棣也不过一丘之貉而已

李景隆得皇帝陛下这般不怒自威的言语心中不禁大惊额头微微有冷汗沁出回想昔日自己虽则是迫于无奈下奉旨前往开封拿下周王朱橚燕王朱棣对于自己胞弟无端获罪被贬为庶人只怕早恨不能将自己挫骨扬灰若是再因进军之事见疑于皇帝陛下岂不自寻死路思虑及此只得勉为其难沉声接旨道:“微臣谨遵陛下旨意即日前往真定统领王师北上誓要将一众大逆不道的贼子扫灭”

兵部尚书齐泰闻得李景隆适才言中所指若是朝廷大军仓促北上平叛则天时地利皆在燕军之言心中不禁沉甸甸难以言表暗自忖道:天时地利皆在反贼朱棣之手朝廷大军仅凭远胜对方的军力就能占据人和的优势么平叛大军主帅李景隆尚未北上之时这位兵部尚书的内心之中已是悄然蒙上了一层阴影

十月鄚州城外的燕军大营帅帐之中身穿蟒袍的朱棣回想数路斥候所报朝廷大军兵分数路驰援真定河间曹国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之职为征虏大将军统领各路军马共计五十万不日便要前來征讨自己饶是他惯经战阵念及自己目下手中不到十五万兵马面对三倍于己的敌军内心之中还是感到了无形的巨大压力

身穿黑色僧袍的道衍端起茶杯來浅酌两口苍老的面容之上不禁莞尔道:“当今皇帝陛下倒是好大气魄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