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完本倒计时54天
★
根据师父的指点我回到营地之后开始了对自己的训练
要充分发挥攻击速度和移动速度的优势就要对身法进行训练而要训练身法又首先要训练步法在不断的体悟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进境
我的办法是观察敌人的攻击和防御方式判断敌人会对自己产生的威胁以及敌人将会如何闪避我的攻击在这种判断之下再思考如何用最好的走位给敌人造成连绵不断的打击
我开始回忆起每一次重要的对敌中残留的印象分析当时的得与失再考察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攻击到敌人而不被敌人伤害到
到后來“三连击”和“水滴石穿”这样的连击技能逐渐在我心中组成了一副分解來的图画这两个技能本身就包含了攻击和移动的衔接每一个环节都是那样无懈可击正好克制到对方的应对我不由对这中间包含的武学底蕴痴迷起來
心有所动便表现为行动当我在训练营地中转了无数圈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彻底掌握了这两个招数的神蕴甚至在分解这些攻击的过程中间我也找到了应对袭击的办法那就是重新培养自己的应变习惯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间的很多习惯往往在关键时刻造成麻烦举一个例子当你捅了马蜂窝的时候老人们会告诉你一个道理马蜂在当时会疯狂地向周围的人发起进攻但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马蜂不会攻击静止的人但即使掌握了这个秘密你也难免不被马蜂攻击到因为根据我们的习惯一旦打算静止的时候我们忍不住就会有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去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要动但实际上这个控制动作本身就是在动了于是你便受到马蜂的攻击
这个例子是我的真实感受当时我下意识地打算把身子一定就是这细微的运动招來了马蜂准确的攻击蜂尾直蛰我的眉心好在马蜂的毒性并不大沒有给我造成生命损失
正是被马蜂攻击之后我无意之中领悟到武学的某种真谛那就是依靠内在的运动去控制自己而不是使用外在的力量那一次如果我只是用自己的内力去控制身体或者根本不理会当时的情况完全释放自己的内在不让身体任何部位产生运动一定不会被马蜂蛰到
这个有益的经验直到我进入游戏之后并得到师父的指点才被我认识到这是武学上的一个重要经验这也正好跟古语中说到的“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相印证
同样玩家在受到“三连击”和“水滴石穿”的攻击之后往往也是利用自己的固有经验做出反应殊不知这两个招式就正好是根据玩家的固有经验进行设计的如果玩家继续按照往常的方式进行反应就难免不会遭到狂风骤雨一般的攻击而根本难以闪避最多也就是能够防守到“三连击”的最后一击碰到“水滴石穿”则根本就傻掉了
说到“水滴石穿”我在这里再解释一下这个技能为什么能够让人傻掉这是因为师父在设计这个招式的时候正好针对了人们的通常思维方式“三连击”虽然也有所针对但那种针对还是类似于“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针对“水滴石穿”的针对性完全不同根本就是挑战人类思维能够存在的极限当你耗尽所有的努力还不能闪避甚至当你委屈求全地打算硬挨过去还给你出现其他的意外情况的时候这些打击就会一连串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不用等到第六十次挑战你情商的极限你就已经傻掉了但这个过程实在太快往往在事后你并不能分析出到底问題出在哪里也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所以到下次再碰到这一招之后你还得傻掉
现在“三连击”和“水滴石穿”的这些隐藏的内蕴终于被我探究出來我试着一一去分析怎样破解这些针对常规思维的设定其实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要去破解也就容易多了只要不断修正自己反应的走向合理规避即将到來的危险出现在一个不能继续受到攻击的方位一切也就搞定了
很快“三连击”的破解方式已经被我掌握我招出了一个攻击力一般的刺客进行试验第一次我只躲开了第三击第二次的时候我就已经完全躲开后面两击了按照道理來说其实第一击也是可以躲过去的但这个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对方是发动突然袭击在此之前不但身影就连气息都不能被察觉到而且杀气都能被他们隐藏起來等到攻击及体再要反应已经來不及了
不过依靠灵觉应该能够在攻击尚未及体的那一瞬间发现对方的攻击再利用这一瞬间做出应对只不过那需要依赖灵觉的训练了在目前我的灵力不到200级的情况下暂时还沒有拥有灵觉
而对于“水滴石穿”的破解就更加复杂了我观察了“水滴石穿”作用到不同敌人身上的反应发现对不同的敌人攻击方式是不一样的招数本身会依据对方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也就是说如果要破解这一招必须做出六十次正确的反应如果有一次的反应不正确自己还是要受到攻击而且在受到攻击的时候起无论你前面已经做出了多少次正确的反应都已经不再作数你还得继续躲避五十九次才能避免受到攻击每受到攻击一次需要躲避的次数就减一次
六十次从数量來说当然不大但六十次中间所包含的变化却是呈几何级数地增加而且基数很大试想一下八八六十四卦能够演出多少变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