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发生。
早在两会之前省委省政府就下达了文件。由于青原市涉及到政府换届。朱敏文便把这项工作压了下來。
年后。脊梁评选丑闻持续发酵。省委省政府转发了南延平和乔明松的批示。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着力推进。尽快取得成效。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这项工作在私底下被称之为“烫手的山芋”。因为表面说是定编定岗。实际上是有选择地增编、减编。对于下属机关单位而言。包括市政府内部。当然是希望有增无减。编制越多越好。
可是对于伊海涛來说。为了体现政绩。则是希望有减无增。体现他领导下的青原市高效务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午休之前。伊海涛和楚天舒谈起了这件事。他说:“此前乔省长已经透露了风声。由骧陶市开始。全省政府机构将推行大部制。原则是把一些市属局合并。这必然会产生减员、分流的情况。人事的竞争也会变得很微妙。”
楚天舒点头表示理解。
“骧陶市磨蹭了半年多。最终决定从今年两会后正式实施。才把这件事暂时压下來了。”伊海涛露出无奈的笑容。说:“从我们上午讨论的情况來看。最头疼的问題还不是怎样把经济搞活。而是怎样才能让青原市的干部动起來。”
“这件事本身应该由政府牵头來办。唐市长不是说。党委如果什么都管。还要政府做什么。”楚天舒安慰道:“您每天处理如此繁杂的事务。怎么可能事事都亲历亲为呢。”
伊海涛摇头说:“小楚。你看看。唐逸夫狠得下这个心來得罪人吗。他会拿哪一个单位开刀。最终还不是按各局上报的编制数。只会有增无减。又把难題抛到我这里來。”
这个道理。楚天舒也明白。但处在现在的位置。最多只能安慰伊海涛几句。顺着他的意思点头认同。
好在伊海涛也只是找他聊天解闷。并不指望他拿出什么实质性意见。
自从定岗定编的工作开展以來。楚天舒每次进入伊海涛的办公室都能看到放在办公桌上的《关于在全市机关单位中开展定岗定编工作的通知》。
《通知》由市编制办起草。实际上等于整个工作的实施方案。
不过。各地在执行上级指示的时候。总是喜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通。也就是说。方案是死的。人是活的。最终工作如何开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还得是具体操作的人说了算。
“老师。我觉得还是先看看政府方面的动作然后再作打算吧。”楚天舒知道伊海涛正在烦恼。不敢多说。“关于这件事。您就别操太多心了。”
“我何尝不想如此啊。”伊海涛长呼一口气。说:“上午下班之前我接到乔省长的电话。他问我能不能亲自抓好这件事。让青原市成为本次人事制度改革的示范区。”
原來是省领导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怪不得伊海涛有些沉不住气了。
楚天舒说:“老师。其他方面当示范区还可以。简编减岗最容易触动各单位的利益。恐怕急不得。”
这一句话切中了伊海涛的心理。他忧心忡忡地说:“乔省长给我打这个电话。很显然是对骧陶市的拖沓不满意。希望我在青原市能做出成绩。为全省定编定岗工作趟出一条路子來。我怎么好强调困难。也像骧陶市那样止步不前呢。”
老祖宗们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这确实是一句贯穿历史的至理名言。现在伊海涛还沒有完全把握住青原市的人心。又马上要去得罪人。有些顾虑和担心太正常不过了。
看到伊海涛为了这件事愁眉紧锁。楚天舒鼓起勇气说:“老师。可不可以专題向乔省长汇报一次。顺便也谈谈叶庆平和简若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