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官场桃花运> 第617章 温暖有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7章 温暖有力(1 / 2)

十五天之后。《理论与实践》杂志在头条位置刊登了伊海涛的调研文章。标題特别用了粗体字。显得非常的醒目:《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市场导向。以工业化思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副标題:青原市农业经济现状的深度调研与探索展望。

当然。半山华庭的装修工作也进展得如火如荼。

作品研讨会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

文章一发表。立即在东南省政界和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得到了高层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这其中固然有祝庸之的极力推荐之功。同时。文章本身的立意之高远。观点之新颖。研究之细致。可操作性之强。也独显其内在价值;尤其是杏林乡成立供销合作社的新模式作为东南省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首创并一举货的成功。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省里召开全省抗洪抢险表彰总结会的时候。省长乔明松抽出时间。专门约见了伊海涛。

对于这么一次重要的会谈。伊海涛來开会之前就有过期望。也和楚天舒一起准备过功课。

话題并沒有从伊海涛的文章谈起。

乔明松首先询问的并不是他所关注的农业。而是伊海涛所擅长的领域。青原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江北开发区的招商引资。

乔明松说:“我刚才看到了商务厅的情况通报。青原市江北开发区申报省级开发区的初评已经结束通过了。短短一年的时间。能取得这么大进展。不容易啊。海涛。你作为主抓领导。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伊海涛抱着笔记本。半边屁股坐在了沙发上。回答说:“乔省长。这是省领导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也是青原市一班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一些工作罢了。”

乔明松说:“呵呵。我听说。你在招商引资方面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尤其是世界500强法国摩丹投资集团的引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单从数字上來看。江北开发区一下子就为青原市的GDP贡献了十几个亿。成绩很显著啊。”

伊海涛很专注地看着乔明松。听了他的表扬。心里自是高兴。不过。他还是谦虚地说:“乔省长。青原市的工作能够得到您的肯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不过。我个人以为。这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商业利益驱动的必然结果。”

“哦。你这么认为的。”乔明松來了兴趣。鼓励道:“说说你的理由。”

伊海涛小心翼翼地说:“商业是什么。是资本的生利行为。资本的嗅觉极其灵敏。如果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区域具有投资价值。不需要你去招商。商自然会蜂涌而來。相反。资本如果不能生利。就算使上再多的手段。提供再多的优惠政策。资本也会弃你而去。”

“说得好。”乔明松赞赏地点了点头。说:“现在各级政府都有一个倾向。那就是万众一心抓招商。很多的领导眼睛都盯着招商引资。因为。拉到了一个大的投资商。动辄几亿十几亿。GDP会很好看。政绩自然就出來了。但是。这是真正的政绩吗。我看未必。很多地市的招商引资成绩单非常漂亮。可谁都清楚。成绩单上的数目。能够完成百分之五十。就相当不错了。所以说。以招商签约数量和金额來衡量政绩。是最靠不住的政绩。”

能够在政绩观上引起乔明松的共鸣。伊海涛的心情比得到了他对工作的肯定更加的欣慰。

能走到地市级领导岗位上的人。谁不能做出一点成绩。谁沒有拿得出手的几个亮点。但是。要真正获得领导的欣赏和认可。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法是。在思想认识上与领导保持高度的一致。

这也说明。伊海涛和楚天舒在家里的功课做得很充分。很细致。很准确。较好地把握住了乔明松的思维脉搏。

伊海涛不断地点头。快速在笔记本上记住了乔明松的讲话。

乔明松接着说:“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不抓出政绩來是肯定不行的。关键是看他如何去抓政绩。抓出了什么样的政绩。能给当地带來多大的财富。能让百姓得到多大的实惠。能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乔省长。您说的太对了。我一定遵照您的指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贯彻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伊海涛埋着头。走笔如飞。

“海涛。今天我们是互相交流和探讨。不是什么重要指示。不用那么认真地做记录。”乔明松摆了摆手。笑着转换了话題。他说:“沿江商贸圈的建设目前进展得怎么样了。”

伊海涛停下笔。抬起头來说:“乔省长。进展还比较顺利。由于此前考虑不周。新增项目在水利规划上遇到了小小的麻烦。我们正在积极向省水利部门汇报。争取尽快解决。”

“好。我知道了。一会儿我问问什么情况。如果沒有大的原则问題。我会请水利部门协调解决的。”乔明松在他的笔记本上记了一笔。

伊海涛说:“谢谢乔省长的关心。”

乔明松突然问:“海涛。对于下一步工作。你有什么打算和设想。”

伊海涛的心不由得加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