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杏林乡村民上访的事。已经接近十点了。
伊海涛把楚天舒喊了过來。询问他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有什么看法。
这已经成为了某种习惯。这既可以说是伊海涛对楚天舒的一种考量。也可以看做是征求楚天舒的意见。
楚天舒说:“南岭县城管打伤杏林乡村民的事件。其行为残暴可恶。必须受到应有的惩处。否则。村民与城管的冲突还会持续发生。并有可能愈演愈烈。最终酿成大祸。”
“是的。粗暴执法的现象在南岭县时有发生。不光是城管。许多乡镇干部的做法也是如此。应该借此次事件。杀一杀这股歪风。”伊海涛说完。又问道:“你觉得。处理了城管伤人事件。村民们的上访会就此结束吗。”
“当然不会。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村民上访事件。只有标本兼治。”楚天舒笑笑说:“究其根源。还在于政府号召村民种核桃。而核桃丰收后又兑现不了当初的收购承诺。才造成现在这种被动的局面。所以我认为。要彻底解决村民当前和今后的实际困难。关键是要找到核桃的销路。”
伊海涛鼓励说:“小楚。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楚天舒说:“我认识一位种植专家。这个人你也见过的。他就是湖心岛农庄上的主人庄敏。他出身于果农世家。对农副产品很有研究。刚才我给他打了个电话。请他帮忙了解一下今年核桃的市场行情。或许他会有一些适当的渠道。”
伊海涛忙问:“他怎么说。”
“庄主还沒有给我回话。”楚天舒沉吟了一下。说:“我突然有个想法。这核桃事件是不是可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呢。”
伊海涛听了。一惊。
当初号召南岭县山区村民种核桃。可是朱敏文发起的惠民工程。要是能作为正面典型写进文章里。那既可以让文章有的放矢。也可以为朱敏文歌功颂德。自是再好不过。可现在这种状况。就只能作为负面事例來写。那岂不是相当于打了朱敏文的脸。这么做肯定不合适。
两人正在商量如何趋利避害。朱敏文的秘书林登山给楚天舒打來电话说。朱书记请伊市长过去一趟。
不用说。肯定是为了村民上访的事。
伊海涛忙起身。拿了笔记本。匆匆下楼去了市委办公大楼。
令伊海涛沒有想到的是。当他向朱敏文简单地汇报完了对南岭县城管伤人事件的处理意见后。朱敏文高兴地说:“海涛。你处理得很及时。不错。值得肯定。”
伊海涛心里一阵高兴。就说:“书记。事情紧急。我正打算來向你汇报。”
“我早就说过了。你召集政府工作就大胆去出做。我会支持你的。”朱敏文说:“刚才逸夫同志给我打电话作检讨。说南岭县核桃收购帮扶资金沒有到位。引发了村民又一次上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情况是这样吗。”
伊海涛立即意识到。朱敏文话中有话。
伊海涛避重就轻地说:“城管伤人事件确实是村民卖核桃引起的。但也是南岭县执法部门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习惯性地粗暴执法所带來的一个恶果。”
朱敏文未动声色。看着伊海涛。似乎在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伊海涛接着说:“问題暴露出了。市里专门召开了协调会。希望能帮助村民们解决实际困难。这反映出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只不过协调会的精神沒有得到及时落实。南岭县政府又沒有为村民自产自销提供便利。加上部分城管人员打伤了卖核桃的村民。才引发了今天的上访事件。”
听着听着。朱敏文脸上渐渐有了喜色。听完了又正色道:“海涛。听逸夫说。你认为在这项工作中政府沒有兑现此前的承诺。失信于民。应该承担责任。是这么回事吗。”
伊海涛心里一惊。原來。唐逸夫玩了一招恶人先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