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官场桃花运> 第503章 巧妙应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3章 巧妙应答(1 / 2)

伊海涛一直主抓沿江商贸圈和江北开发区的建设。对整个过程可谓是了如指掌。一般性的问題根本用不着准备。等到朱敏文被南延平问得张口结舌时。楚天舒帮他总结提炼出來的关键词就涌上了脑海。只等着有机会直接向南延平汇报了。

正好。南延平的目光注视过來。伊海涛就顺势上前。说出了一套其他人几乎闻所未闻的城市建设新概念。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南延平正在思考和研究的城市化建设的新思维和新理念。

这就是楚天舒昨天夜里研究分析出來的成果。

一开始。包括丁和平和胡青山在内的大多数都沒有听明白伊海涛所说的那些新鲜名词是什么意思。南延平也看出了他们的困惑。便有意通过伊海涛之口來进行一个培训和宣传。于是要求伊海涛当场对着规划效果图进行讲解。

伊海涛学的就是土木专业。又在交通规划设计院工作过。但是。他并沒有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而是举例说。我们看到天安门会想到北京。这个天安门就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沒有。天安门附近的长安街上几乎沒有高大的建筑。这是为什么呢。是首都沒钱吗。不是。单纯是出于保持古建筑风貌吗。我看也不是。

南延平笑道。海涛市长。你就别卖关子了。告诉大家是为什么吧。

“是为了保护北京唯一的仅有的建筑轮廓线。”伊海涛说完。又补充道:“换言之。如果把镜头拉远。除了十里长街。拍摄北京其他的地方。我们从图片上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看不出來这是北京还是别的什么城市。”

南延平问道:“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北京缺少一条明确清晰的城市天际线。”伊海涛说:“北京现在多了一个鸟巢。但那还是地标性建筑。依然沒有形成北京新的建筑轮廓线。也沒有由此而诞生北京的城市天际线。”

这个时候。南延平成了一个耐心的助教。他问道:“海涛。那你讲讲。城市天际线又是什么。”

伊海涛说:“城市天际线。又称城市全景。通俗地说。就是你站在城市中一个地方。向四周环顾。天地相交的那一条轮廓线就是天际线。天际线也被作为城市整体结构的色彩、规模和标志性建筑。”

南延平说:“海涛。还是举个例子來说明吧。”

伊海涛笑着点点头。说:“好。上海外滩在上个世纪初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天际线。而在上个世纪末期。上海开始浦东新区建设。着力打造出了以东方明珠塔为地标性建筑的新的城市天际线。全世界的人只要看到了这条天际线。就能一眼辨识出这就是上海。”

一行人频频点头。

伊海涛继续讲课:“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突出了城市的中心街区性和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辐射性。所以。中国的历史名城。最繁华的地段和最精美的建筑。几乎都在这一城市的中轴线上。所以。它就很难形成独特的城市天际线。例如。北京。西安等。而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早已意识到城市天际线在文化概念上的超然意义并起步力行。例如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很快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城市天际线。”

对于伊海涛这一番精彩的演讲。朱敏文的心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可是。南延平的兴致很高。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來。作出一副认真听讲的姿态。

南延平一边听。一边在思考。听到伊海涛说到这里。他笑道:“海涛。你的意思是要通过沿江商贸圈的建设。打造出青原市的城市天际线了。思路不错啊。有什么具体的设想啊。”

“报告南书记。我们只是有这么一个城市天际线的意识。但这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并不是建设一个沿江商贸圈就能做得到的。”

“为什么呢。”

伊海涛转过身來。指着青莲江说:“城市之美。不仅应该表现在内部。更应该表现在外部。不仅应该表现在近处。更应该表现在远处。能够透过城市极目远眺。看到城市外围的山脊轮廓。能够随时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存在。这样的城市才是最美的。如果江北开发区不能得到同步发展。沿江风光带建设得再美也是徒劳的。”

“好。说得太好了。”南延平带头鼓起了掌。人群中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同志们。今天海涛同志给我们上了非常精彩的一课。”南延平挥了挥手。大声地说:“城市建设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做一个政绩。而是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类工作、生活、休憩的空间。如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來建设和谐城市。如何结合地域特点及人文优势固化在城市建筑上。如何形成特色各异的理想城市空间。这些都是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重要的城市建设新课題。”

这一回是伊海涛带头鼓掌。带动了周围人员的热烈掌声。

南延平伸出手向下压了压。待掌声停歇了之后。接着又说:“实现‘青山、碧水、绿地、蓝天’是城市建设要达到的生态目标。也应该成为我们决策者对市民的郑重承诺。如果只有政绩意识而缺乏城市天际线意识。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众多的高楼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