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也就得了两分,拿了两个篮板,外加一个无关紧要的盖帽。
那还是因为巴里亚往内线强攻的时候,拉特利夫面对一个只有一米八的小个子,才能挥动起自己的大巴掌。
两个半残疾的大个子,这就是墨菲和谢苗苗给出的评价,虽然看起来有点儿刻薄,但绝对够准确的,那两个家伙简直就像是个看客一般。
没有拼劲儿,没有动力,就像两个随时等着退休的老人,在哪里无所事事,静等着裁判吹响比赛结束的哨音。
哪怕身边的队友在玩命,哪怕球迷在呼喊,都已经激不起他们的兴奋。
也许安吉和那些管理层的老大们,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会开始琢磨一下这些不良资产的未来了。
“哪怕是买断他们的合同,也应该让这帮家伙走人!他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球队的战斗力,甚至还不如那个一脑袋红毛的斯卡拉布赖恩!”
这就是不少波士顿球迷给奥格沃坎迪和拉特利夫的评价,不光是球迷这么反应,连媒体的记者们也都客观的给出了建议。
只是这种建议和评价到底能不能触动安吉,还是个未知数,毕竟那家伙才是球队的经理,他才有决定权。
索性现在凯尔特人队还有时间,这个赛季只不过刚刚开始,就算是要交易走这帮老弱病残,他们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做点事情。
跟凯尔特人队这边相比,小牛队的板凳火力点,多的简直都让人发指!
巴里亚,斯塔克豪斯,巴克纳,乔治,这么一票替补,碰上托尼·阿伦和斯卡拉布赖恩这群家伙,完全是延续了场面上的压制。
特别是进攻方面,斯塔克豪斯一如既往的发挥了自己神经刀的特质,而那个小个子巴里亚的突破能力,就像是个土拨鼠一样灵活。
个子不高,刺溜刺溜的四处乱钻,搅和的凯尔特人队这边是不得安宁。
何况小牛队这边还有一个已经彻底嗨翻天了的哈里斯,那家伙自己一个人在后两节比赛中,就捞走了20分。
哈里斯就是靠自己一个人的突出发挥,拼掉了整个凯尔特人的板凳群。
里弗斯原来习惯让陈锋从板凳上起立杀上场,但那小子进入首发名单后,是增加了球队的进攻火力,但也削弱了板凳球员的实力。
一旦需要替补球员提供火力支援的时候,凯尔特人队这边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特别是皮尔斯和陈锋他们和对手僵持的时候。
替补阵容完全的不给力,反观小牛队那边,就是一群疯牛在扬蹄狂奔。
两支球队的替补得分是35:19,约翰逊的球队单靠这一点,就完成了逆转,两支球队在首发阵容的较量上,拼了一个半斤八两。
甚至在得分效率和场面控制的能力上,凯尔特人队这边还要略高一点儿,但替补球员的能力上,绿衫军被小牛队完爆。
无论是帕金斯还是后来替补上场的拉特利夫,都不能遏制对方的进攻。
同样,拉特利夫和帕金斯还有奥格沃坎迪在接班陈锋和杰弗森上场的时候,进攻效率上也一落千丈,内线的进攻优势,瞬间被对手淹没。
没有了锋利的内线冲击,外线得分能力和对手不在一个档次上,凯尔特人想要反扑,但绝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特别是陈锋被换下之后,凯尔特人的内线得分只有可怜的六分,这还是杰弗森利用自己的背身单打,完成的救赎。
迪奥普在陈锋下场后也被约翰逊扔到了场上,这家伙总算是不用被那个野小子压制了,顺带着也捞走了六个篮板。
丹皮尔都能在第四节拿下四分,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了,小牛队那边是怎么投,怎么有,哪怕是意外,都能制造进球。
彻底打疯了的小牛队,无论是什么球都能投进,特别是诺维茨基在进攻端,就是卯足了劲儿狂攻陈锋防守的那一侧。
只不过诺维茨基也没捞到多少便宜,在跟陈锋的直接对抗中,就是拼了一个半斤八两。
但跟全队的发挥比起来,诺维茨基这一点的略微迟滞,并不会影响到整支球队的运转。
按约翰逊的话来说,让他们两个一起爆发或者一起沉沦吧,反正我靠的是其他人得分来冲击凯尔特人。
不管那小子是不是主动贴上来,诺维茨基都会主动去找麻烦,这种寻求对抗的劲头儿,简直让里弗斯在场边都有点儿抓狂了。
诺维茨基犯规不多,所以他能坚守阵地,特别是利用陈锋下场的那个空当,接连用金鸡独立式的投篮姿势在拉特利夫脑袋上面狂捞8分。
这波冲锋,直接奠定了最后的结果,哪怕绿衫军发力狂追,也未能挽回劣势。
诺维茨基自己在场上挺了43分钟,这家伙全场狂轰乱炸的飚下了35分。
除了得分之外,德国人还贡献了10个篮板球,其中有一大半是后两节拿到的,几乎都是防守篮板。
也就是因为诺维茨基在篮下和陈锋的纠缠不清,才让小牛队终于不再为那个